中年危机、工作压力、生活枯燥、寻求改变...

为您汇聚创业、金点子、兼职外快、心理倾诉......各种微信群,值得一试

进入互助群

Try It Plus 再试一次

从小经历较大的成长创伤,哪些疗法比较有效?

从小经历较大的成长创伤,对目前的工作以及感情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请问有哪些疗法对于清理此类创伤比较有效,一般如果找咨询师需要的多长时间能有效果?另外想要通过自我催眠来进行自我调节,请问是否有比较好的书籍推荐?

亲爱的,当童年经历较大的成长创伤时,确实会给现在的工作和感情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以下是一些对清理此类创伤比较有效的疗法: 一、疗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 - 这种疗法主要是帮助你识别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例如,如果你因为童年创伤在工作中总是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做不好任何事,认知行为疗法会引导你去分析这些想法是否合理。通过改变不合理的认知,从而调整行为。比如,让你认识到一次的失败并不代表永远失败,逐步建立起积极的工作态度🧐。 2. 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EMDR) - 它是一种专门针对创伤的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师会引导你回忆创伤事件的同时,进行眼球运动或者其他双侧刺激(如轻拍等)。这个过程就像是重新处理大脑中关于创伤的记忆存储,减轻创伤带来的痛苦情绪。对于那些因为童年创伤而在感情生活中存在信任问题的人,可能会因为回忆创伤时的情绪缓解,从而更愿意在感情中敞开心扉💕。 3. 精神分析疗法 - 它侧重于探索潜意识中的冲突和情感。童年的创伤往往会隐藏在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通过精神分析,你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理解童年创伤是如何在潜意识层面影响你的工作决策和感情关系的。比如,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总是害怕权威,是因为童年时与父母的关系中存在着对权威的恐惧😣。 4. 正念疗法 - 正念强调的是对当下的觉察。当你受到童年创伤影响,在感情中容易焦虑或者在工作中容易分心时,正念可以帮助你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例如,每天进行简短的正念冥想练习,你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思维,不被过去的创伤所左右🧘。 二、咨询效果的时间 - 咨询产生效果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创伤相对较轻,可能在几个月(3 - 6个月)内就能看到明显的改善。比如,只是在工作中偶尔因为童年的某次被批评经历而缺乏自信,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调整认知,可能较快看到效果。但如果创伤比较严重,涉及到长期的虐待或者严重的情感忽视等,可能需要1 - 2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严重的创伤会深入到人格结构和潜意识层面,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探索、理解和修复💡。 三、自我催眠书籍推荐 1. 《自我催眠的神奇力量》 -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自我催眠的原理和方法。它可以帮助你了解如何通过自我催眠来放松身体和心灵,深入潜意识去处理童年创伤带来的负面情绪。书中有很多实用的练习步骤,就像给你一把打开潜意识大门的钥匙,让你能够自己探索内心世界的宝藏🗝。 2. 《催眠之声伴随你》 - 书中包含了很多关于催眠治疗的理念和案例,对于想要通过自我催眠调节的人来说,可以从这些案例中获得启发。它会教你如何用催眠的方式与自己对话,改变那些因为童年创伤而形成的负面信念,像一个温暖的朋友在你耳边轻声诉说着治愈的话语👂。 不过,在进行自我催眠之前,最好还是先咨询一下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确保你的操作是安全有效的呢😊。希望你能够逐渐从童年创伤的阴影中走出来,拥有健康的工作和感情生活🌟能够天天开心,做自己的小太阳🌞。
Image
小鲸鱼DwJFDM

被领导当众批评了,觉得很丢脸,怎么释然?

被领导当众批评了,觉得很丢脸,怎么释然,大家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李迪,感谢遇见。 你发现自己被领导当众批评后,感到丢脸,也无法释然,感受到了你的难过和困惑,给你一个拥抱,不知道要怎么办。 被领导当众批评这件事情,我想应该有很多人都会经历过,比如我,也有这样的经历,也会有丢脸和尴尬的感觉,毕竟都工作了年龄也都不小了,所以你的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在被当众批评时,你除了丢脸的感受,是否还有其他的感觉,会觉得自己不好呢?还是感觉老板针对你或者是老板批评的毫无道理?当时的你是怎么处理的,都产生了哪些情绪?可以尝试思考一下,自己这些情绪的背后是在表达你怎样的需求?你后来觉察到自己无法释然,那发生了多久了?是对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吗?你无法释然是在担心什么呢?是担心老板对你的看法,还是同事之间关系层面或者是其他呢?是对自己的还是对他人的无法释怀呢?这种感受的背后又是在表达你怎样的需求呢? 当然,上述的讨论只是一些其他角度的思考,如果有让你感到不舒服的方面,可以选择忽略,这只是一些假设。 接下来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你的感受和需求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以便更好的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我特别理解你的感受,面对公开场合的批评,那种被曝光在众人之下的不适感和内心的挫败感确实难以立即消散。这种经历触动的,不仅仅是职业上的自尊,更多的是个人价值感的挑战。你可能在问自己:“我是不是不够好?”“我能否胜任这份工作?”这些自我质疑在所难免,但请相信,它们并不代表你的全部。 在这一刻,你或许需要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更是情感上的慰藉和认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许多人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情境,关键在于如何从这样的经历中恢复并找到前行的力量。 试着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允许自己感受这些情绪,而不是立即跳到解决问题的模式。与自己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问问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是理解、支持,还是具体的行动计划? 同时,也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缓解内心的不适。 首先,可以尝试记录下你的感受和想法,这是一种很好的自我疗愈方式。同时,选择通过冥想帮助自己回归当下,减少对过往的纠结。 其次,尝试去客观地分析领导的批评。如果批评中肯,那么它其实是一种成长的机会。将注意力放在改进上,而不是批评本身。同时,可以用积极的自我对话来替代负面的自我评价。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犯错和被批评的时候,这并不代表你的全部价值。或者,试着与信任的同事或朋友分享你的感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能帮助你减轻心理负担。 最后,可以尝试将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出色的表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工作成绩是对自己最好的肯定。并且将这次经历视为学习的机会,思考如何避免未来的错误,以及如何更专业地处理类似情况。也可以选择用时间去治愈,因为时间会淡化尴尬感,保持积极的心态,专注于个人成长,你会发现自己逐渐释然。 当然,如果情绪长时间难以平复,也可以选择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更好的探索和理解自己。 记住,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有高低起伏,重要的是如何从挑战中学习和成长。保持自信,向前看,你将变得更加强大。而且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其实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坚强得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你会看到,这次经历最终将成为你人生故事中的一段宝贵财富。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世界上只有一个你,你值得拥有美好的一切!🤗
Image
李迪☀

强迫思维,总感觉自己被人盯着,这种感觉怎么也甩不掉

但凡有人在的地方,我做事就提心吊胆,很简单的事情也做不了,焦虑内耗。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有一种时时刻刻都在被人盯着的感觉,这种感觉怎么也甩不掉。做什么事情生怕顶撞了别人,生怕别人打我。 我挺想解决的,在外面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像一个小丑,又怂又颓废,精力精力都内耗完了。 有没有过来的兄弟,知道解决之法的。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你这种提心吊胆、担心顶撞别人和被打的感觉可能源于多种原因。   一方面,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让你形成了这种小心翼翼的行为模式。比如,你的家长对你过于严苛,甚至经常打你,造成了你非常害怕自己犯错,因为你将犯错与挨打已经条件反射般的关联在一起了。所以长大以后在非家庭环境中,依然会有这种顾虑。怕犯错怕被打。   又比如你曾经在与人交往中受到过严厉的批评、惩罚或者被欺负,导致你对他人的反应过度敏感。一旦犯错,就会让你回想起过往不愉快的经历,从而引发内心深处的恐惧。   另一方面,低自尊也可能是一个因素。如果你对自己缺乏信心,觉得自己不够好,自我否定,就会更加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不满。怕别人发现你的不好,然后向你自我否定一样否定你。   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会让你积累焦虑情绪,而焦虑情绪又会影响你的正常表现,并导致你原本应有的能力不能正常发挥,从而进一步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   你所说的时时刻刻被人盯着的感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自我意识。你可能过度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从而产生了一种被监视的错觉。要知道适度的自我意识是有益的,但过度的自我意识可能会让人陷入焦虑和不安。因为人们在被监视的情况下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为你会感觉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注视着。因为自己会想要注意每一个行动的细节。但这样必将增加紧张的情绪,时间一长会导致你陷入疲惫的精神状态。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认识到这种感觉并不是真实的。实际上,大多数人并不会时刻盯着你,也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打你。甚至即使他们看到了你的某些行为也会忽视掉。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普通人的言行根本不会引起大众的关注。就连那些明星想增加点流量吸引眼球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因为这只是你自己的一种心理投射。可以尝试通过一些方法来减轻这种过度的自我意识,比如专注于当下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过分关注自己的表现和别人的反应。要知道别人没有理由盯着你。   其次,增强自信心。你可以从一些小的成就开始,逐步积累自信。比如,完成一项简单的任务,或者学习一个新的技能。当你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信心,就会减少对别人看法的过度在意。而随着你能力逐渐增强,你也会越来越有自信心。试想如果在某一领域,你比周边的人都要优秀,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你都能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不是信心满满,做事前就不会害怕了呢?   再者,学会正确看待他人的评价。别人的意见和看法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也不一定都适合你。要学会分辨哪些评价是有价值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不要让别人的负面评价影响到你的情绪和行为。   从现实生活中来看,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应对能力。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你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友好和包容的,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行为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   另外,要学会放松自己。当你感到焦虑和内耗时,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方法,比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平静身心,减轻紧张和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逐步挑战自己的恐惧。比如,主动与一个陌生人打招呼,或者在一个小群体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每次成功完成一个小目标,都给自己一个奖励,这样可以增强你的自信心和勇气。   同时,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总是把事情想得那么糟糕,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应对各种情况。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立刻陷入焦虑和恐惧,而是要冷静地分析问题,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   总之,要摆脱这种提心吊胆的感觉,需要你付出努力和时间。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这种状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恐惧,逐步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会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勇敢和自信,不再被这种焦虑和内耗所困扰。
Image
鲸鱼lulu

认识一个朋友快半年了,感觉朋友突然变了,怎么办?

认识一个朋友快半年了,自从她怀孕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像之前那样爱说话了,话题也越来越少,时而提起自己不太想活,当面见到又好像一切正常(偶然间问过一次回复说是装的)至少三四次后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很坦诚的表达了对她状态的担忧,但她又说她没有任何问题,我实在是受不了被她搞糊涂了,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是因为这点所以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现在真实的状态以维护自己的形象吗?还是说我真的是自作多情想多了,一个频繁说自己不太想活又说自己没啥问题的人(像故事狼来了一样)到底是啥心态,这样正常吗?感觉这样下去我都要得病了,作为她的朋友应该如何调整好心态呢?还是说我们的友谊已经走到尽头了(我但愿不要)。想到啥就写啥了可能有点乱请不要介意。

题主你好👋!我是江61。首先,感谢你的信任,愿意把自己的困惑告诉我们,以获得解答。你的困惑“认识一个朋友快半年了,感觉朋友突然变了,怎么办?”看了你的介绍,了解了你的想法,我们看看怎么与他人建立信任和亲近关系。 一、介绍 1️⃣、变化 你说:“认识一个朋友快半年了,自从她怀孕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不像之前那样爱说话了,话题也越来越少,时而提起自己不太想活,当面见到又好像一切正常(偶然间问过一次回复说是装的)至少三四次后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很坦诚的表达了对她状态的担忧,但她又说她没有任何问题,” 题主认识的一年半的朋友,怀孕后性情大变。话题变少了,也不像以前那样爱说了,偶尔还会提起不想活的话。几次下来,让题主很担心。问过朋友的情况,她要么说是装的,要么说没有问题。我猜她这么说,让题主更担心。 2️⃣、问题 你说:“我实在是受不了被她搞糊涂了,她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是因为这点所以她不愿意承认自己现在真实的状态以维护自己的形象吗?还是说我真的是自作多情想多了,一个频繁说自己不太想活又说自己没啥问题的人(像故事狼来了一样)到底是啥心态,这样正常吗?感觉这样下去我都要得病了,作为她的朋友应该如何调整好心态呢?还是说我们的友谊已经走到尽头了(我但愿不要)。想到啥就写啥了可能有点乱请不要介意。 🇺🇳 困惑 朋友反复无常的举动让题主费解,也感到困惑。怀疑她是不是真的有问题,还是自己想得太多。 🇺🇳 问题 题主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朋友。看来朋友的问题,不仅是让题主困惑,更让题主有精神压力,题主问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还能继续做朋友吗?我们一起讨论吧。 二、性情变化原因 1️⃣、孕期综合症 🇺🇳 孕期综合症 孕期综合症是孕期妇女因孕期生理的变化,过度担忧而出现的心理、生理、情绪上的波动。 🇺🇳 波动 我们看到朋友的心情改变,可能朋友并没有意识到,旁观者看得更清楚一些。由于朋友的生活节奏和活动空间受限,导致朋友在孕期出现烦躁、抑郁等现象。这就是孕期综合症反应。 2️⃣、理性与感性表现 🇺🇳 理性与感性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并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数据,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 ‌感性‌是指人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能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感受力很强,能体会到任何事物情感的变化。感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 🇺🇳 表现 如题主看到的,朋友很优秀,开朗、喜欢说,是非常要强且理性的人。怀孕让她感觉到身体是的变化,让她感知到了,或许她对孕期的心理准备不足,会有些担忧,从感性出发,不自觉地卸下包袱,表现出多愁善感的一面。说出自己不想活的话,经你一问,理性回来了,于是告诉你自己是装的,其实很正常。这才是她理性和感性真实的表现。 3️⃣、焦虑 🇺🇳 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简称“焦虑情绪”,它是对未来的未知表现出过度担心、紧张不安、恐惧未来事件等。 🇺🇳 焦虑反应 题主提到曾经听到她几次遇到不想活了,可能真实的想法并非如此,她是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的语言表达、是一种焦虑的状态。所以,她会否认自己有不良倾向。 三、怎么办 1️⃣、理解她 我们了解了孕期的人容易出现的症状,就需要充分理解她性情变化的原因,此时的孕妇最需要的是周边人的理解、关心和帮助。这样,可以帮助她降低的焦虑和恐惧感。 2️⃣、看医生 如果题主担朋友的状态,可以陪她做孕检、看医生、听孕期课程,增加对孕妇的知识了解,当朋友知道孕妇的各种表现、心理、身体变化的原因,就能避免对未来未知的恐惧。 3️⃣、陪伴她 🇺🇳 陪伴她 如果朋友确实存在抑郁的状态,更需要有人的陪伴她,与她有情感链接,让她觉得自己不孤单,陪她走过自己情绪低落的阶段。 🇺🇳 做喜欢的事情 鼓励朋友孕期多听音乐、多散步、做适当的运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可以分散精力,调节朋友的情绪,减少紧张和不安的情绪出现。 题主,多关心朋友的情绪、身体健康,在朋友要求时,给予适当帮助,做好陪伴,让题主在精神上不孤单,顺利地走过孕期阶段。 最后,祝题主愉快!
Image
江61

怎么走出被害者心态和心理创伤?

我是一个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大学生,这个学期刚刚复学。原生家庭物质和精神条件都很匮乏,前两天我跟我爸妈要生活费,他们却只撂下一句,我们现在也没钱了。没有给我任何解释或者承诺下一次给我生活费是什么时候。明明之前说 复学以后的这个学期他们每个月给我一千的生活费,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没有责任感的做法,让我很没有安全感。 那天我情绪有点崩溃,哭了很久,继而想到之前他们对我的苛刻和不好,然后情绪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崩溃,越想觉得自己越惨,觉得自己命不好,家庭不好,还生了病,情绪就越来越消极。我已经花了很长时间接受了父母不爱我的事实,但是说起原生家庭,想起童年时期我长期遭受的情感漠视和他们阴晴不定的情绪,还有他们对我的愧疚式教育,这些事情太多太多了,多到我想不过来…… 其实平时还好,可是碰到了触发事件比如想这次一样,或者看到其他幸福的小孩的时候,我就会很悲伤。我为原生家庭流的眼泪太多了,其实我不想这样,我想走出过往的伤害,我希望想起过往创伤的时候我不再情绪失控,不再一味地沉浸于悲伤和自怜。 所以我想解决的问题是: ①怎么样慢慢走出原生家庭的创伤?能做到平和地和过去的创伤相处,至少不会思维反刍。 ②怎样摆脱一味的受害者心态,我很羡慕原生家庭不好但是能够理智面对的人,他们很有配得感,不会沉浸于自怜的情绪。

你好。 这一次是一件现实的诱发事件。你的父母在你刚复学的第二个月就没有能够信守承诺,将定好的每个月1000块钱的生活费拒绝,连理由都没有给。 我觉得无论是谁,都会陷入一种特别委屈,特别难过的情绪状态。有这种情绪情感,真不是你的错。任何一位大学生,经历父母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拒绝给生活费,也没说先给多少,也没说什么时候能给,都是要崩溃的。你真的没有问题,产生这样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 这样的爸妈,确实让你受委屈了。作为父母,钱没有挣够的话,可以先给孩子一部分,总不能让孩子在那么远的学校里挨饿吧。即使是遇到某个月份,无力支取1000元的话,也会非常惭愧,要和自己的孩子好好的沟通,然后想办法给孩子筹谋生活费。在家里大人好歹有点口粮,不至于饿着。一个大学生离开家在外不容易,1000块钱是最低的生活保障了。 这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人的五大需求里的最基本的需求“生存的需求”。如果这最基本的需求都难以保障,确实让人会情绪崩溃。我觉得,哭泣是一个很好的发泄途径,让你的情绪汹涌而出,让自己不那么憋屈难受。 然后你增加了一些联想,比如曾经父母对你的苛刻,对你的漠然,加上你本身还有疾病,你就陷入了受害者的深深的鸿沟里。觉得自己怎么那么惨?自己是否还有能力从沟里爬出来?是否无力改变,十分丧气。 或许你的父母是自私的。他们不爱你,甚至也不爱自己。或许他们就是既没有能力去获得一定的物质,也没有丰沛的情感。他们让你总是生活在物质和精神都贫瘠的世界里。 还好,你一直都是优秀的。你能考上大学,就是优秀的。你能和自己的“双向”相处,开始复学是非常优秀的表现。这说明,你能一次又一次的把自己从鸿沟里拉出来。我想这次你来这里提问,也是非常积极勇敢的表现,就是想让自己从鸿沟里出来。 关于你的问题,我的思考挺久。我们很少能和创伤一起和平相处。当我们看到创伤的时候,我们总是想逃离、回避、哀伤、气愤、抗争等等。我们如何做到和平呢?我想,那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做的吧!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如果我们依然选择的是悲伤,那我们就允许自己悲伤一会。悲伤过后,我们就想办法找资源,看看能不能自已去解决一些看似很难很难的难题。用解决问题的眼光,去看问题,或许就能减少思维反刍。毕竟我们向前看的时候,没有功夫往后想。 关于如何摆脱受害者心态,不再沉浸于自怜的情绪。当我们又开始陷入受害者模式的鸿沟里的时候,我们有一个觉察,将潜意识意识化。本来那个沟可能就是个浅坑,而被我们的受害者信念又挖深了好多,让我们在那个坑里爬不出来。当我们意识到,又走向了一个习惯的潜意识的方向,我们体察到是一个自我的设限,我们就可以马上出坑。 或许我们的能力比父母强,我们自己有可能会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学校里常常有助学贷款,询问老师可否帮助你实现贷款的愿望呢?是不是就可以解决了生活费的问题?我们的资源中不仅有父母,我们还有学校、老师、同学,以及社区的工作人员,我们要敢于寻求帮助。 当然,我的想法也受自己个人的眼界所限制,或许你发散一下自己的思维,你的资源会比我想象的更多。 世界和我爱着你🌹。
Image
中和听心

女儿16岁,高二,要么抱着手机要么玩,不准备写作业

国庆放假7天,学校布置各科的作业。他的意思是不准备写作业。我看了一下他的数学书和物理书都是新的,没有做任何笔记几乎连折痕都没有。不知道孩子上课在干嘛?作业本上的题是自己写的还是抄?我是不是要找孩子聊聊?放假期间要么抱着手机要么出去玩儿。请问你们有这样的孩子吗?

你好,我是壹心理倾听师胡呈贾,目前看到你为了孩子的作业感到焦虑和不安。一连串的疑问也说明了你的不知所措和慌乱,忐忑不安,彷佛这个作业没有做,就让你看见了他那可能的毫无希望的未来,太恐惧了.. 看到出来你现在很焦虑,似乎也问过孩子了,但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那自己该怎么办呢?可以看看下面的几个建议。 1,可以跟孩子聊一聊 把他当成朋友,你怎么跟你的闺蜜朋友聊天的就跟他怎么聊,把你的感受和想法说一说,但也就只要说一说就可以了,毕竟你在说太多,对方也不会听的,问一问他是怎么看待作业,怎么看待未来,对于自己的人生是怎么想的。可以建议,但不能强迫。就像你也不会去强迫你的朋友一样,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他已经16岁了,最需要的就是自己做主的权利了,你可以回忆下自己16岁的时候,你希望是怎么被爸爸妈妈对待。 2,慢慢找回你自己的人生 孩子有他自己的路要走,青春期不管怎么样闹腾,都是他想要去寻找自我的一种方式,探索自己的人生的起点。所以也需要慢慢的跟孩子化开距离,把孩子的人生自主权还给孩子,也去把你延伸到孩子身上的自我回收回来。去看看你能为你后面的人生做点什么呢?你青春期的梦想是什么呢?都实现了吗?如果没有的话,一辈子这么长,你是不是也可以再去试试呢?孩子跟你始终是要分开的,这个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你是什么样子,你在梦想的路上怎么走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身教永远大于言传,你做好自己,孩子自然会去以你为榜样。 3,看到自己的情绪并允许 你现在是有很多焦虑和不安的,但这是你的焦虑不是孩子的。所以这也是你自己需要为自己负责的,可以找专业的咨询师和倾听师一起聊一聊。去看看这些焦虑的背后来源于哪里。表面上是孩子没做作业激活了你的焦虑,但其实本质上可能有更深的东西在。 你可以问问自己的焦虑些什么?孩子没做作业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最糟糕的情况会怎么样?你这种焦虑不安的感觉在以前什么时候还有?都是些什么场景?去感受这些情绪,不可怕。实在难受也可以和我聊聊。允许自己害怕和无力,在这种感觉里呆一会儿。这些情绪都会过去的~ 🌹希望这些意见能帮到你,我是倾听师胡呈贾,还有其他的问题也可以拨打倾听热线~祝好~
Image
胡呈贾

从心理学上来说,关于胆子小的几个问题

从心理学上来说 1.什么情况会导致胆小 2.人为什么会变得胆小 3.如何变得不再过分胆小

题主,你好,我是壹心理的超姐🌻 胆小是指在面对陌生环境、新鲜事物或者不确定的事情时,所表现出的害怕、紧张,甚至退缩的态度。 简单来说就是做事畏缩,顾忌多。 我就是典型胆小的人。 我觉得胆小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天生的气质特征导致的。 人格心理学中提到了四大气质类型,其中包括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其中抑郁质的人做事认真,洞察力强且富有艺术天分,但是内向,胆小孤僻。 所有性格都有利有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避免自己的不足,可以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从而越来越勇敢。 二是外界的环境导致的,包括家庭环境、教育环境或者社交经验等。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孩子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营养,如果经常被父母否定、控制,也很容易不自信,害怕别人的评价,养成胆小的性格。 但如果愿意觉察、学习和改变,那么也可以修复自己内心的伤害。冥想就是特别简单的自省方式,壹心理平台就有关于冥想的课程和跟练视频,每天几分钟,日积月累,内在的强大和清醒也会让我们不再那么胆小。 三是身体不够强壮也容易导致胆小。 因为心主神志,心气不足,心就不能藏心神,神不守舍,自然就会出现胆小的情况。 心理学也提到过身心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经常锻炼身体,让我们有更强壮身体的同时,还可以变得更勇敢。 其实不管是哪种性格,都有它的两面性,比如胆小的背面是谨慎,在某些情境中,其实也是一种保护行为。 所以不管自己怎样,接纳,接纳才有足够的能量去调整! 以上是我的观点,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期待中的自己! 祝好🍀
Image
爱心理学的超姐

心里一直住着个对自己来说“很特别”的人,怎么样处理

我第一次认识那个人,是在1996年的一月份。 当时我去了新加坡度假,他在那里的富士冰宫当溜冰教练。 还认了我做他的干妹,说他自己是我的乾哥。他后来搬去澳洲居住。 然后我父亲2007年去世的时候,他也飞去新加坡参加丧礼了。 我最后一次在电话上联系上他,有可能是2011年左右的时候了。 后来又打过他澳洲的电话一次,他当时10岁的女儿接的;只说,不知道爸爸以后会不会回家。 那之后我打过他国内老家哈尔滨的手机及座机,都显示是空号。 我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纠结要不要孩子,都是因为他。 尤其现在我没法联系他了,就觉得没法告诉他我有自己的儿子了;及我妈妈也已经在2016年5月底去世了。 像我这种情况,有可能这个人我一辈子都找不到了。 但是由于当年我跟他的关系比较特殊,我就会觉得对他有愧疚感。 像我这种情况,应该怎么样处理。

题主你好! 亲爱的天天姐姐,看到你的描述,首先给勇于直面自己的情感的你,点个赞。 看了你的描述,我觉得有些熟悉的感觉。因为我的心里也有一个“特别的哥哥”。他也是陪我度过了一段低谷的时期,所以,我能理解你的感受。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受,想与你分享: 1.这也许是一个“未完成情结”。 未完成情结”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于过去未能完成或达到满意状态的事件持续存在的情感和心理上的牵挂。这种情结往往源于对过去的某件事难以释怀,可能是求而不得的人、悬而未决的事、失之交臂的遗憾等。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契可尼效应”或“蔡格尼克效应”。(以上选自百度) 从你的描述中,我感觉到你对他有很多话要说。但是,突然就找不到他了,这可能会使你忍不住反复去思考、回忆或试图弥补过去的遗憾。由于有些情感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处理,在潜意识中徘徊,可能会影响到你的情绪。 2.试着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吧 假如情绪一直未被表达,也许,我们的内心的那种遗憾、后悔、焦虑......都是难以缓解的。可能,平时我们还觉得没什么。但是,当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某个自己脆弱的时候,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 也许,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给他发一封邮件或是微信什么的。总之,找一个安全的、安静的空间把所有自己想对他说的话都表达出来吧。这样也许 会使你觉得轻松点,没那么难受。 3.活着当下,好好的爱自己。 当下是我们唯一能控制的。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虽然他曾是我们人生中的一盏灯,但是那也只是过去。我们除了感谢他曾经给我们的支持与照顾,还可以试着去尊重他的选择。(例如,他选择在他认为适合的时机,不再与我们联系。)确实,这个结果会令我们非常不舒服,但请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过度好的。 还有,记得要好好照顾自己,关注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适度的做一些有氧运动、瑜伽、冥想...... 希望能帮助到你。
Image
馨鱼

过度购物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很容易被商家说服就购物,结果家里会堆积很多用不着的东西,这是什么心理现象呢?

题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之所以会容易被商家说服购物,是因为当时我们在那种情绪状态下认同了商家所宣传的物品的价值,也可能是因为当时商家满足了您的需求,给您提供了您需要的情绪价值。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保持觉察,让自己回归理性,因为过度购物往往是因为我们在情绪之中,当你回归了理性,你才会发现,其实很多之前冲动之下买的东西并不需要,而是会堆积很多用不着的东西。


给你的建议是:


  1. 去觉察当自己被商家说服的时候,当自己决定下单的时候,是因为满足了自己的什么需求?


我以前也常常容易被商家说服,也总是会买各种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后来,经过觉察,我发现,当商家说一些能够给到我价值感,给到我肯定的话语的时候,满足了我被认可的需求之后,我会很容易下单。这就是因为我以前内在比较匮乏,特别渴望别人的认可,所以,购物的时候也不例外,当感受到商家对自己的认可,或者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当我希望获得商家认可的时候,我会通过购物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这个需求。但这就让我进入了一个不良的循环,当时是满足了自己的情绪价值,但是钱花出去了,却不一定买的是自己需要的东西,而只是为了面子而已。当然,现在我的内在变得越来越圆满,也不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他人的认可,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因为商家的几句话就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了。


2.这些深层的需求其实需要通过我们自己的向内成长才能够逐渐满足自己,通过购物来满足往往只是暂时的。


是的,比如说我的需求是被认可,如果我一直不向内求,一直不去学会自己认可自己,那么,我依然还是会重复之前的循环,通过购物、讨好他人等等方式来获得别人的认可,但却还是会常常因为别人的不认可而变得很伤心。外求始终是不稳定的,我们需要向内求,当你足够认可自己,当你对自己足够地确定,就不需要通过各种外在的行为来证明自己了。


3.每次购物前,保持觉察,避免陷入情绪之中,让自己处在理性状态的时候再做决定,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还是只是一时冲动,按需购买,让生活回归简单,也是一种自我关怀。


当我们冲动购物的时候,往往是陷入了情绪之中,如果我们回归理性,就不会那么冲动,所以,我们可以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去缓冲,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之后,再做决定,比如可以深呼吸几次,问问自己,我是真的需要,还是为了证明什么。当我们每次买东西都是按需购买,那么生活就会回归简单,反而会变得更加丰富,这也是一种自我关怀。


以上,供你参考,祝好!

Image
湘遇成欢

怀疑自己是双性恋,我是女生,她是比我大十几岁的姐姐

我是女生。她是比我大十几岁的姐姐。她的信息我不愿意多说,感觉涉及隐私和一些比较隐晦的东西,就说我自己的吧。 在她之前我一直默认我喜欢的是男生,同时也并不排斥看LGBT的小说和电视剧,不管是男同还是女同。我对女性主义研究也感兴趣。这就是我的基本情况。 她在我每次陷入低谷的时候都拉我一把,我开始也只是把她当成我很好的姐姐,比普通朋友更近一点的关系。考研期间她是我的精神支柱,也因为有她的鼓励我考了很高的分数成功上岸,摆脱了我讨厌的交友圈子也比以前更加优秀。 她是一个极其聪明,很注重细节很体贴很关心我的人,会记得我喜欢的东西,还会记得我的各种习惯,会通过我的语调和表情察觉我的情绪。遇到比较重要的事情时,她怕我多想,会写一大段文字告诉我她的想法,真的很难不心动。她会很认真的听我说话,看见我会很温柔的笑。每次都会心动。 她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很心疼她,会给她写小卡片,会给她写信,会让她在疲惫的时候让她开心。她生病的时候我想帮她分担工作,很心疼她,她在外虽然是一个很强大很努力很知性的女性,但是在我面前会依赖我,把自己脆弱的地方摊开给我看,我也一样。 我是个边界感很强的人,喜欢逃避,不大喜欢和人有亲密的关系,也不喜欢和人亲密接触。因为人总有离别,我会想到离别时的痛苦(早年经历给我的影响)。但是我遇到她之后,想和她贴贴,想牵手手,想抱抱她,想亲她的脸,就像纯爱战士一样。她一直把我当妹妹和小孩,也不抵触。 “今天你上课一天很累了,要不先别听我说话休息一下吧。” “听你说话就是一种休息。” 有次她这样跟我说,然后我就沦陷进去了。 当然,我希望她变得更加优秀和幸福,我希望我们会变成一辈子的好朋友,她永远是我最好的姐姐。 我很多次怀疑我的情感很不正常。其实在之前至少有四个人问过我的性取向。我之前并没有往这方面想,然后我的双性恋朋友说:你和她不光是普通的友情吧。然后我失眠了一个晚上。我当时很害怕。 不过不管怎样,我会变得更加优秀,变成像她那样优秀的人。

你好 拍拍肩~ 感谢分享~故事饱含温馨与关爱的力量,首要提出的是能够遇到一个“知心”的姐姐,这是非常幸运的事情,因为她的出现,让题主本是缺乏自信的心,有了对方的鼓励,可以学有所成,而在情感上,缺乏亲密关系的支持,让对情感比较淡漠的心,也逐渐得到了融化~ 这是非常好的现象,因为自我的生命特征的到很好的恢复,内心的安全感与情感的力量也得到了修复。 而也正是在如此多的亲近接触的过程中,题主的内心也有了一些变化,由此题主有了“是否真的喜欢对方?”的情绪烦恼。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人类是渴望被关注与获得关爱的群体,所以当一个人能够持续的给予深度的关注与关爱,就会产生对对方的一个深度的依恋情绪,而这样的情绪是否可以视为爱恋,仍然需要其他的一切确定性因素。 如亲密性、激情、承诺性。也就是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要素理论,基于这三要素基本可以判定这份情感是否属于爱情。亲密是内心的情感支持与关爱,而激情是情绪的着迷,承诺是每个情感关系长期维系所做的必要的承诺和付出。但需要注意的是仍然需要持久性的观察,而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爱情涉及的更深度的情感,是换气内心更深情感的层面,不会短暂的出现而消失,而是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如电影中男女主有时故意避开,几个星期、几个月不见,仍然会非常想念对方,并非一时的冲动,理性很难控制自我的情感,会不由得想要靠近对方和想念对方。 因此,如果即使分开活着,努力改变习惯避免接触,这份情感的浓度与激情没有消退,并且产生强烈的情感占有心里,可以视为这是一种爱恋的情感,而非停留在友谊以及姐妹的情感关系。 也正是如此,不需要太过着急,对自己的情感做出决定,这也是对自己不负责的行为,从一个将对方认知为一个“知心”姐姐,而将对方定义为一个爱恋的对象,这样的认知改变,必定会内心情感的混乱,因此更需要一些时间的整理思绪的过程。 可以暂时维持现有的关系的过程,去自我观察情感,如是否真的会因为对方产生更大的情感波动,如情绪始终被对方牵引,想念对方,渴望进一步的关系靠近,即使是打破原有的关系边界,也渴望亲近、渴望亲密的接触,对这份情感始终保有激情,而非一时冲动,这样的客观观察与更有利于对自我情感做出判断。 但也要识别,是否因为对情绪敏感,所以对关怀以及情感支持的话语更容易动容,如 “今天你上课一天很累了,要不先别听我说话休息一下吧。” “听你说话就是一种休息。” 有次她这样跟我说,然后我就沦陷进去了。如果可以更加清晰的判断,这份情感并非只是缺乏情感支持而吸引,而是因为被对方关爱产生强烈的情绪触动,可以进一步视为喜欢和爱慕对方的现象。 无论结果如何,喜欢无分性别对象,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祝好~
Image
春枫傲雪

一起抱团,再试一次

加入群聊

鄂ICP备15005958号-11
联系方式:136-3862-2687(同微信)